澳大利亚的气候干旱主要是受纬度位置、地形以及洋流的影响,而这三个因素又相互交织在一起,导致了澳大利亚现今的气候类型。
纬度的位置让澳大利亚处于副热带地区,副热带地区的气温和气压非常适宜高压脊的形成,因此决定了澳大利亚是以高压脊为中心的大陆,再加上当地的降水还非常的少,再加上澳大利亚大陆本身就具备高原和低洼的地理特点,导致降水的多少会有非常大的空间和地域上的差异性。
高压脊的存在让澳大利亚在一年当中空气下沉的时间非常长,整个年度的降水时间只有几个月,再加上当地的地形,这就形成了澳大利亚的“半干旱”气候。
但是有的地方只是“半干旱”而不是干旱,就是因为当地的地势没有那么复杂,没有那么多的高原地貌,导致降水不是那么的零星,能够保证农牧业的正常进行。
根据澳大利亚自然资源部门的相关数据统计,澳大利亚只有3.4%的土地适合进行农牧业的种植和放牧。
二、三大原因。
澳大利亚“四面环海”,环绕着圆形的大陆。
圆形的大陆是非常容易形成高压的地区,而且加强这一因素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大陆本身占据的面积很大。
占地面积比较大大陆更容易形成高压脊,再加上澳大利亚所处的纬度地区正好是处在副热带的位置,这就更加方便大气环流形成高压脊的作用。
副热带地区的大陆和海洋所形成的气流对传热具有很大的影响,其规律就是大陆向大洋,大洋向大陆的热量传输规律。
这一规律对于大规模空气运动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澳大利亚大陆上升的气流将大量的水汽带入高空,最终冷凝形成雨水,从而形成降水,这就是澳大利亚高压脊的这一过程的一个关键词,这个关键词就是“上升”。
而这个上升的关键词也是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形成干旱的关键所在,正是澳大利亚的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着整个澳大利亚的天气系统,所以大部分地区几乎没有降水。
第二个原因是地形:当暖湿的气流从海洋上吹到澳大利亚大陆上的时候就会遇到澳大利亚东部的山脉,山脉阻挡着暖湿的气流而无法继续向东走,只能滞留在山脉的南侧,形成冬季风带来的降水,而在夏季,冬季风几乎都消失了。
当东部山脉的山脉没有办法阻挡暖湿的气流时,这股气流就会随之向西走,最终还是没有能够带来降水。
还有一部分则是被山脉阻挡住的暖湿的气流,由于海洋这一侧还是存在大面积的上升的气流,因此就会形成日积云,对局地形成局地的降水。
第三个原因便是洋流:大洋中的洋流能够将暖湿的空气流向澳大利亚大陆,并且这个区域也是全球最大的暖池,而大洋对暖水的容纳性也是非常低的,因此大洋中的暖流的温度是非常高的,高温高湿的气流能将海洋中的水汽带到澳大利亚大陆上,最终降水。
而受西风带的影响,在冬季暖湿的气流也会受到冷空气的影响,最终走向北面消散。
而东海岸在夏季暖湿的气流则受“怀特岛热带低气压”和“珊瑚海低气压”的合作下,将暖湿气流带来降水。
而澳大利亚大陆的中部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非常干燥,降水极少,被称为“大陆高压脊”。
西海岸则受到来自孟加拉湾和印度洋上的海洋气流的影响,比较干燥。
由于西海岸受着冷干的寒流的影响,火焰河以西的地区在全年没有降水,受着寒流的影响,地势比较低,蒸发量就会有所增加,但是因为大陆的面积非常大,所以还是会成为干旱的地区。
三、解决方案。
澳大利亚的干旱不仅仅是对农业和生态的影响,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也是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防止澳大利亚持续干旱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澳大利亚需要有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对澳大利亚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可以通过一些节水措施来减少水资源的使用量。
澳大利亚目前在这方面,还是做得非常好的,已经有一系列的措斝,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在农田上喷淋灌溉系统,这个灌溉系统可以非常精确的将水资源喷淋到植物的根部,而不是喷洒到田地上,同时还会减小水资源的蒸发,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同时还可以对澳大利亚的水资源进行进一步的管理,提供更多的水资源,比如对当地的雨水进行收集,将这些雨水进行储存,这些收集的雨水能够在干旱的时候,给植物进行充分的灌溉,提供更多的水资源。
除了提供更多的水资源,还可以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对植物进行一些调整,有的植物喜欢耐干旱,能够更好的适应生长的环境。
而一些短命植物的生长周期也非常短的,提供更多适合这些植物生长的土壤,以此来增加土壤的保水性,能够更好的保护土壤的水资源,来提供更多的水分,保持土壤的湿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