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

编辑

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德基什内尔原名克里斯蒂娜·伊丽莎白·费尔南德斯·威廉(西班牙语:Cristina Elisabet Fernández Wilhem),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省会拉普拉塔市的一个天主教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爱德华多·费尔南德斯(Eduardo Fernández),母亲是奥菲利娅·威廉(Ofelia Wilhem)。

从女博士到第一夫人

编辑

阿根廷第一夫人克里斯蒂娜(右)与美国第一夫人劳拉·布什(左)于2005年11月5日在马德普拉塔美洲国家首脑峰会间隙的合影

1970年代,克里斯蒂娜在拉普拉塔国立大学(英语:La Plata National University)法学院学习法律,并于1979年获得法律博士学位。她在大学期间结识了她未来的丈夫内斯托尔·基什内尔,他们均就读于拉普拉塔大学,也都醉心于庇隆主义中的左倾理念,1975年3月9日结成连理。婚后克里斯蒂娜按西班牙语国家的传统在父姓后面冠上夫姓,称克里斯蒂娜·伊丽莎白·费尔南德斯·德·基什内尔。

1970年代,克里斯蒂娜加入正义党,并参加了该党“庇隆主义青年运动”,比她的丈夫更早地开始了政治生涯。

在国家民主化重建过程中,克里斯蒂娜和她的丈夫内斯托尔不参与政治,转而在圣克鲁斯省省会里奥加耶戈斯从事法律工作。1989年她重返政坛,被选为圣克鲁斯省省议员,并于1993年连任。

1995年她作为圣克鲁斯省的代表被选为阿根廷参议院议员,1997年成为阿根廷众议院议员,2001年再次赢得参议员席位。

克里斯蒂娜是其丈夫内斯托尔赢得2003年大选的主要功臣。当时,内斯托尔·基什内尔和前总统卡洛斯·梅内姆在第一轮选举(2003年4月27日)中的得票率居于前两位,但均未达到简单多数,双双进入第二轮投票。梅内姆前总统在最后关头,因面临极大的溃败(基什内尔民调领先40~50%)被迫退出了选举,使得基什内尔以最低的得票率(21.97%)自动当选为新一任总统。克里斯蒂娜则成为阿根廷第一夫人。

克里斯蒂娜和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在内斯托尔·基什内尔当政期间,克里斯蒂娜成为其丈夫领导的阿根廷政府“巡回大使”。阿根廷政坛对她好斗的演说风格褒贬不一,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评价,并把她与前阿根廷第一夫人爱娃·庇隆(即著名的贝隆夫人,别名艾薇塔)相提并论。虽然克里斯蒂娜再三强调她不是贝隆夫人,拒绝将自己与贝隆夫人作比较,但她也曾经在一次访谈中把她自己看成“与卷发的艾薇塔一样在麦克风前握紧拳头(这是贝隆夫人在公众场合演讲时的经典造型)”,但却不像自己母亲的时代的“不可思议的伊娃”那样“为妇女们带来工作和选举权”。[3][4][5]

2005年10月23日在她的家乡布宜诺斯艾利斯省作为正义党胜利阵线的候选人参加议会选举,结果她以25%的极大优势领先前总统爱德华多·杜阿尔德的夫人伊尔达·冈萨雷斯·德·杜阿尔德(克里斯蒂娜的前任阿根廷第一夫人),在选举中名列票数榜首,成为代表该省的参议员,这也是她第三次当选参议员。

总统

编辑

主条目:2007年阿根廷大选

2007年10月28日,获胜后的克里斯蒂娜(右)与其丈夫、总统内斯托尔·基什内尔(左)在一起。

2007年7月,克里斯蒂娜被确认作为总统候选人代表中间偏左的执政党正义党-胜利阵线参加该年大选[6]。

由于克里斯蒂娜的支持率在选前的各项民意调查中都遥遥领先,她的竞争对手们希望与她在第二轮决一雌雄,而不是在第一轮就败北。克里斯蒂娜如果想在第一轮就彻底击败对手,就需要有超过45%的得票率,或者得票率为40%且高于最接近的对手10个百分点。

最终,克里斯蒂娜在第一轮的得票率为44.7%,而其主要对手、中间派的公民联合候选人艾丽莎·卡里奥的得票率为23%、前经济部长、中间偏右罗伯托·拉瓦尼亚的得票率为17%。无论对于哪位竞争者,克里斯蒂娜的得票率都领先了超过15个百分点,这样她就不需要第二轮选举,毫无悬念地成功当选阿根廷新一任总统[7],是自伊莎贝尔·庇隆以来阿根廷的第二位女总统,也是第一位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女总统。

克里斯蒂娜得票率高于第二位的卡里奥近22个百分点,这也是1983年阿根廷恢复民主政治以来在总统大选中出现的最大的差距[8]。克里斯蒂娜在城郊的工人阶级和乡下的贫苦农民阶级中很受欢迎,而卡里奥则获得了更多的城市中产阶级的支持[9]。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克里斯蒂娜在阿根廷三个最大城市(即布宜诺斯艾利斯、科尔多瓦和罗萨里奥)的选区都败选了,尽管如此,她在其他大多数地方、包括如第四大城市门多萨、圣米格尔-德图库曼等大省会的选举中都获胜了,所以依然赢得了大选[10]。

克里斯蒂娜于2007年12月10日就职,开始4年的总统第一个任期。她将面对通货膨胀、要求更高收入联盟、关键领域的私人投资、制度可信性缺乏(比如围绕着阿根廷国家统计局的争论)、公用事业公司要求获得提高收费许可、向私营部门提供廉价信贷的可行性低、以及即将到来的与巴黎俱乐部关于阿根廷偿还外国欠款的谈判等诸多问题[11][12][13],加上其夫、前总统内斯托尔·基什内尔仍维持较大影响力,他以“第一先生”身份继续掌权。

2010年10月27日,其夫、前总统基什内尔在阿根廷圣克鲁斯省埃尔卡拉法特的何塞·福尔门蒂医院(hospital José Formenti)过世,死于心脏病,当天正举办人口普查,事件对克里斯蒂娜及执政正义党-胜利阵线构成一定打击,因为基什内尔本计划于2011年再度竞选总统。

2011年的克里斯蒂娜

2011年,她再次代表执政正义党-胜利阵线参加总统大选,这次选举实行两轮投票制,她于10月23日以54.1%的得票率成功连任。

2013年12月26日,在国会中期选举执政党失利后,正在休假中的阿根廷女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通过国家通讯社宣布,在卸任后,自己将不再参选担任任何选举职务。她表示,在2015年第二任总统任期结束后,自己将不会参加选举,不再担任通过任何选举产生的职务。[14]

2014年7月14日,阿根廷完成世界杯比赛后归国。虽然不能夺得冠军,但仍然有不少民众凯旋迎接球队归国。虽然克里斯蒂娜因病并没有出席世界杯决赛,但之后在发表演说时不但说对足球没兴趣,而且更表明未曾看过阿根廷任何一场比赛,因而惹来不少争议。这番言论对阿根廷球员来说可以说是“一盘冷水照头淋”。[15]

2015年2月,克里斯蒂娜再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得到习近平接待。期间她在Twitter上发推嘲笑中国人发音,虽然中国官方媒体因新闻禁制而没有报导,但中国网友仍在微博等网站对她的指责声四起。[16]

12月10日,因与在野党共和倡议 - 变革阵线的总统当选人毛里西奥·马克里在政权交接上谈判破局,克里斯蒂娜·德基什内尔前总统拒绝出席在总统府玫瑰宫举行的交接及宣誓仪式,是32年来首位拒绝出席总统交接仪式的前总统。